Harbinger Transportation:专注商业卡车电气化,成功斩获1亿美元B轮融资

Harbinger Transportation:专注商业卡车电气化,成功斩获1亿美元B轮融资

Harbinger Transportation

在当前电动汽车(EV)初创公司的融资环境可谓荆棘丛生,众多同类企业或已失败,或濒临倒闭边缘。然而,总部位于洛杉矶的Harbinger却独辟蹊径,凭借对商业卡车电气化的高度专注,成功斩获1亿美元的B轮融资。

此轮融资由早期特斯拉投资者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以及由大众前并购负责人共同创立的美国新基金Leitmotif联合领投。同时,Tiger Global和移动出行风险投资公司Maniv也参与其中,这两家均为Harbinger的现有投资者。

Harbinger首席执行官John Harri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深知过去十年电动汽车领域的风云变幻,可谓是尸横遍野。因此,我们始终竭力保持业务范围的高度聚焦,在承诺开展某项业务之前,务必确保对其具备十足的信心。”

Harbinger成立于2022年,其团队成员来自前Canoo和QuantumScape公司。公司自创立之初,便将目标锁定为为中型卡车打造模块化全电动底盘。并且,Harbinger始终坚守这一目标,心无旁骛。在投资者纷纷向那些宣称将生产数十万辆电动汽车,或重塑交通出行方式的初创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之时,Harbinger却不为所动。例如,Arrival起初与Harbinger处于相似领域,但在上市过程中,Arrival宣称将通过所谓的微型工厂重塑汽车制造模式,计划生产公交车,与优步合作开发叫车服务汽车,甚至可能涉足飞机制造领域。然而,如今Arrival已宣告破产。反观Harbinger,不仅成功完成B轮融资,还即将迈入生产阶段。

Leitmotif联合创始人Jens Wiese,这位前大众高管在采访中评价道:“Harbinger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他们在过往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对这一细分领域有着精准的聚焦,致力于打造出优质的产品。”

Harris指出,专注于单一产品不仅助力Harbinger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更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以Harbinger底盘所使用的电池组为例,该公司摒弃了需要焊接的冲压钢包装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能导致泄漏,进而损害电池。Harbinger投资购置了一台6500吨的压力机,通过高压压铸整个外壳。Harris表示,正是由于Harbinger无需将资金分散投入到其他多种产品上,才得以进行如此专业的投资。最终成果是,电池组外壳成本仅为常规成本的二十分之一。类似这样的投资举措,使得Harbinger从一开始就能降低底盘成本,而无需依赖大规模生产来实现可观的单位经济效益。

由于Harbinger的主要客户是车队公司的首席财务官,Maniv管理合伙人Michael Granoff认为这极具吸引力。他表示:“他们所针对的细分市场,车队更换频率并不高,而一旦考虑更换,通常会有较长的规划周期。在这种情况下,Harbinger的产品在成本核算上极具竞争力,让人难以抗拒。”Granoff对Harbinger的发展机遇深信不疑,以至于他所在的公司对这家初创公司的投资超过了其他任何公司。并且,Harbinger的B轮融资也是Maniv第二只基金参与但未领投的唯一一轮投资。

Harris称:“我们已经实现了极具吸引力的单位经济效益,这也是像Tiger这类通常不会涉足该领域的投资者纷纷加入的原因。如果不算特斯拉,我们在行业内的单位经济效益处于领先地位,预计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我们的利润率将超过特斯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