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恋爱输入法:产品设计、用户画像、市场趋势与盈利模式解析

AI恋爱输入法:产品设计、用户画像、市场趋势与盈利模式解析

AI恋爱输入法:产品、数据与商业的多面剖析

2024年,AI恋爱输入法这类应用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潜力,像是AI聊天输入法应用“Lovekey键盘”,其在大陆市场苹果端预估收入达371.9万美元(约合2689.0万人民币),这一数据在众多AI应用中脱颖而出。然而,这一商业模式也引发了诸多讨论,比如依靠AI谈恋爱是否会改变人们追求爱情的方式,是助力还是让感情变得快餐化。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AI恋爱输入法应用,从产品设计、用户画像、市场数据到盈利模式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产品设计思路剖析

(一)基础功能与特色功能融合

这类AI恋爱输入法应用的设计思路较为统一,采取了基础输入法功能与AI话术功能相结合的方式。基础输入法功能确保了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文字输入需求得以满足,这是作为输入法的基本属性。而AI话术功能则是其核心特色,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与恋爱相关的语言支持。

以恋小语、蜜小语和Lovekey键盘为例,在AI话术方面,它们都具备“帮你回”功能,这对于那些在与异性聊天时不知如何回复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用户只需复制对方的聊天内容,软件便能基于其内置的算法和模型,识别并给出多种对应人设、风格的回复供用户选择。例如,回复风格涵盖了高情商、暧昧拉扯、暖男、幽默、土味情话等,满足了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除了“帮你回”,这些应用还注重帮助使用者主动开启聊天。像恋小语的“开场话题”“邀约话术”“如何表白”“定制情话”等功能,蜜小语的“帮润色”以及Lovekey键盘的“超会说”“开场白”等,都旨在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聊天开场素材,让他们在与心仪对象开启对话时更加得心应手。

(二)特色功能拓展

蜜小语和Lovekey键盘在AI话术方面还进行了功能拓展。

  1. 职场模式:这两款输入法默认均为“恋爱模式”,但蜜小语可在输入法界面直接点击按钮切换“恋爱/职场”模式,Lovekey键盘则需在软件内部的人设市场,选择切换“职场必备人设”。职场模式的出现,拓宽了应用的使用场景,使输入法不再仅仅局限于恋爱场景,而是能够满足用户在工作沟通中的需求。例如,在与同事、上级交流时,用户可以借助该模式获取更合适的表达话术,提升沟通效果。
  2. 聊天热度/亲密度模式:用户可以手动调整聊天亲密度高低,以此对应与聊天对象不同程度的感情阶段。AI会根据亲密度设置自动选择更适合当前感情阶段的聊天方式。比如在感情初期,用户可以将亲密度设置较低,此时AI给出的回复可能会更加含蓄、礼貌;而随着感情升温,亲密度调高,AI回复则会更具情感性和亲昵感,这种功能设计使得聊天过程更加贴合实际情感发展。

二、精准定位的用户画像

通过点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类AI恋爱输入法应用的用户画像特征。三款应用的用户性别占比均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其中,恋小语、蜜小语男性占比均在80%左右,Lovekey键盘男性占比更是高达93.17%。

在年龄分布上,恋小语、蜜小语均是25 – 34岁年龄占比最高,接近50%;Lovekey键盘则以35 – 44岁年龄占比最高,25 – 34岁年龄占比其次,二者合计占比超70%。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大多处于事业上升期,社交活动相对繁忙,但同时也面临着恋爱、婚姻等情感需求。他们可能由于工作原因,社交圈子相对固定,在与异性交往时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这也正是这类AI恋爱输入法应用的目标用户群体。

从素材特征上也能体现出这一用户画像特点。ADX行业版数据显示,三款产品素材多以男性向为主,在对这三款产品近30天高曝光素材TOP 20,共60条素材的分析中发现,所有素材均为男性向素材,面向女性用户的素材量为0,这与前面所提到的用户画像高度一致。

三、多维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

(一)下载量与日活数据波动

近90天,三款产品在大陆市场苹果端的下载量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蜜小语的下载量远高于恋小语和Lovekey键盘,日均下载量在1万左右;恋小语与Lovekey整体下载量较为接近且偏低。然而,自2025年1月1日以来,Lovekey的下载量骤然提升,甚至超过了蜜小语,目前二者单日下载量相差不大且均处在高位。

在日活方面,恋小语大陆市场苹果端日活最低,且处于持续微弱走低状态,日活普遍在3万左右。蜜小语日活则处于上升态势,近日日活达到8万左右。Lovekey键盘近90天日活不断走低,且趋势较恋小语更加明显,已由90天前的超8万日活降低至近期的5万日活左右。这些数据的波动反映出市场对于不同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产品自身发展策略的影响。例如,产品的推广活动、功能更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下载量和日活的变化。

(二)投流趋势变化

根据ADX行业版数据,在2024年11月上旬及之前,三款产品投放力度及趋势走向基本一致,保持着相似的波峰与低谷。但从11月中旬起,开始出现明显分层。恋小语投放力度开始走高,领先于蜜小语和Lovekey键盘;蜜小语及Lovekey投放力度开始走低,且二者继续保持相似趋势,只有12月上旬恋小语投放力度短暂下滑,与后两者差距缩小。这种投流趋势的变化,可能与产品的市场策略调整、预算分配以及对不同时间段市场反馈的响应有关。例如,恋小语在11月中旬加大投放力度,可能是基于前期市场调研发现该时间段用户对其产品的接受度较高,或者是为了配合新功能上线等进行推广。

(三)媒体与市场分布特征

近90天,三款产品投放渠道分布有一定相似性。恋小语以快手联盟为绝对核心,素材数占比高达85.22%,穿山甲联盟、快手为辅,其它渠道几乎没有投放;蜜小语同样以快手联盟为核心渠道,但素材数占比仅有47.20%,穿山甲联盟及腾讯系QQ音乐、优量汇、QQ阅读等也占据一定比重;Lovekey依旧以快手联盟为核心渠道,但素材数占比仅有34.33%,穿山甲联盟及腾讯系QQ音乐、优量汇、QQ阅读等也占据一定比重,整体与蜜小语投放渠道较为相似。

然而,近7天,3款产品投放渠道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恋小语依旧以快手联盟为投放核心,但穿山甲联盟几乎不再投放;蜜小语近7天转向腾讯系渠道,此前的核心渠道快手联盟几乎不再投放,穿山甲联盟占比也大幅降低;Lovekey近7天同样转向腾讯系渠道,此前的核心渠道快手联盟几乎不再投放,穿山甲联盟占比略有降低。这种投放渠道的转变,可能是由于不同平台在不同时间段的流量质量、用户活跃度以及广告投放成本等因素发生了变化,产品运营方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了策略调整。

(四)素材特征剖析

  1. 共同点:三款产品的素材存在诸多共性。首先,均以男性向用户为主,这与前面提到的用户画像相契合。其次,素材均以恋爱场景为核心,在具体聊天界面展示AI话术,涵盖追求异性、异地恋、分手挽回等多种场景。例如,素材中会展示在新加女生微信时,如何利用AI话术开启聊天;女朋友闹分手时,怎样借助AI话术进行挽回;和女朋友异地恋,如何通过AI话术维系感情等。再者,常用对比形式,将普通人的回复与AI话术进行对比,突出AI话术的优点,以此引导用户下载使用。通过这种对比,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AI话术在表达上的优势,从而增加对产品的兴趣。
  2. 差异点:蜜小语、Lovekey还多用现实搭讪场景作为素材开头,利用现实搭讪场景作为开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广告属性,进而降低用户防备心,增加前几秒留存率,便于后续展示应用具体使用情况。在投放平台上,恋小语、Lovekey素材主投安卓端,苹果端投放素材量极少,但蜜小语比较均衡。ADX行业版数据显示,近30天恋小语投放素材数共3513组,其中苹果端190组,占比5.4%,安卓端3355组,占比95.5%;蜜小语投放素材数共990组,其中苹果端455组,占比46.0%,安卓端697组,占比70.4%;Lovekey键盘投放素材数共1424组,其中苹果端222组,占比15.6%,安卓端1419组,占比99.6%。这表明不同产品在针对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推广策略上存在差异,可能是基于对不同平台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的分析。

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三款产品苹果端下载量、日活数据与投放趋势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投放平台的差异。恋小语苹果、安卓双端素材量差别不大,因此大陆市场苹果端数据最好,另外两款产品均主要面向安卓平台投放,因此苹果端数据较差。蜜小语、Lovekey两款产品投放渠道高度相似,但与恋小语有明显差别。蜜小语、Lovekey近7天投放渠道均以腾讯系平台为核心,摒弃了快手联盟,而恋小语近90天及近7天始终将快手联盟作为核心渠道,在其它平台几乎没有投放。蜜小语、Lovekey两款产品与恋小语在功能设置、投放策略上有明显区别,这可能是由于三款产品发展侧重点不同,且上线时间跨度较大,导致其用户群体、公司决策层面出现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款产品疑似属于同一家公司旗下产品,通过软件用户协议、隐私协议以及天眼查数据可以发现,它们均与南通蓝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关联。针对同一公司旗下多款类似产品,采取不同发展策略,是业内常见的运营手法。

四、盈利模式的成功秘诀与潜在问题

AI聊天输入法类应用在国内外均有不少产品,但国内同类产品预估收入更高。DataEye研究院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拓宽应用场景增加使用频率

国内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求偶阶段,而是拓宽了应用场景。例如蜜小语及Lovekey除传统的恋爱模式外,还设置有“职场模式”,且Lovekey此前还有针对学生的“开学人设”模式。相比海外仅聚焦恋爱模式的单一场景,国内应用在恋爱的求偶、感情维护、感情修复、分手挽留等多场景有所涉及,还渗透到了职场沟通、学校沟通等更多、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这使得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终身会员的性价比也就更为凸显。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使用该应用获取合适的话术支持,从而更愿意为长期使用付费。

(二)巧妙设计付费点提高客单价

本文示例的三款应用,普遍都只提供了3次免费试用机会,试用结束便只能开通会员使用。由于三次机会很难帮助用户完成一次恋爱场景,因此在该时间点推出付费,用户可能迫于当下对“AI恋爱话术”的需求开通会员。同时,应用在会员价格设置上运用了锚定效应。三款软件在购买会员界面,均设置了终身会员与月度/季度会员的对比,其中月度/季度会员每月需要32元或48元;而终身会员价格在100 – 200元之间,但折合每月仅需0.1元或1元。通过月度/季度会员高定价的作为“锚”,凸显终身会员性价比,刺激用户购买终身会员,提高客单价。此外,购买界面往往还会设置诸如“即将下架”“新年特惠”“双12年终钜惠”等标志,增加用户的紧迫感,促使他们尽快做出购买决策。

然而,这类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短暂体验发现,一些AI话术确实可以帮助用户与异性更好聊天,但也有不少AI话术显得过于油腻、脱离实际场景,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目前来看,该类应用更适合作为恋爱场景中的“辅助”工具,想要只靠一款AI恋爱输入法便能收获爱情,显然还不太现实。它虽然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在情感交流的深度和真实性方面,还无法完全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与情感表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