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5与中国AI企业:创新、出海与未来

一、英伟达2025 CES硬件产品技术剖析与影响

CES 2025与中国AI企业:创新、出海与未来

英伟达数字孪生

RTX 5090显卡

RTX 5090显卡在算力方面表现惊艳,每秒可实现超过3352万亿次AI运算。与前代产品RTX 4090相比,售价549美元的RTX 5070就能提供与售价1599美元的RTX 4090相近的性能,这意味着在同等甚至更低的成本下,能够实现更强大的AI计算能力。从架构创新角度来看,它使开发者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运行大语言模型、图像生成等AI任务,极大地降低了AI计算门槛。

行业专家指出,这一变化可能引发新一轮草根创新潮,因为以往需要依赖大型数据中心或高端专业设备才能开展的AI开发工作,如今个人创作者、小团队凭借RTX 5090显卡就能组建一个“超级算力引擎”,从而拓展了AI开发的主体范围,使一些小型的AI创意项目、个性化的图像及文本生成应用等场景更易开展。

Grace Blackwell NVLink72芯片

这款如同盾牌大小的巨型芯片样品集成的晶体管数量高达130万亿个,具备超越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潜力。与前代芯片相比,它是针对主动型人工智能(Agentic AI)而设计,创建NVLink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这一新型AI模式下的数据中心算力需求。

在算力提升上,有望在Agentic AI时代让数据中心的算力迎来一场新的革命,改变以往数据中心在处理复杂AI任务时可能存在的算力瓶颈问题。从架构层面来说,它为主动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构建了更适配的底层算力支撑架构,使复杂的智能决策、多模态交互等Agentic AI应用场景能够依靠其强大算力更流畅地运行,推动相关AI应用从理论设想向实际落地迈进。

Project DIGITS

Project DIGITS被称为“掌上AI超算”,尺寸略大于苹果的Mac Mini,却可以提供堪比数据中心的算力。它搭载全新的GB10 Grace Blackwell芯片,能够运行2000亿参数的AI模型,对比ChatGPT-3.5大约1750亿个参数,意味着开发者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利用它完成模型开发和推理任务。

相较于前代产品或传统的开发设备,它打破了AI模型开发对于硬件环境的限制,以往需要在大型算力集群环境下进行的复杂模型开发工作,现在可以在一个相对小巧便捷的设备上实现,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对于AI应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速度有显著提升作用,尤其在一些需要快速迭代模型的前沿AI应用探索场景中,如新兴的智能交互、智能创意设计等领域,能助力开发者更快地验证想法、推出产品。

二、中国企业在AI应用各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剖析

人形机器人领域——以宇树科技和傅利叶为例

CES 2025与中国AI企业:创新、出海与未来

宇树G1

宇树科技带来的G1人形机器人售价16000美元,可通过简单训练承担打扫卫生、制作早餐等家务任务,实现了家用服务功能。其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在于独特的算法,通过不断优化的运动控制算法,让机器人的动作更加精准、流畅,能够模拟人类完成复杂的家务动作;另一方面,对本土及海外市场需求有着精准洞察,了解到家庭服务领域对于能够自主协助完成日常事务的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针对性地研发产品推向市场。

傅利叶展出的GR-2人形机器人,全身自由度达53个,单臂运动负载达3kg,续航两小时并新增换电方案,搭载12自由度自研灵巧手及第二代执行器。它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依托国内完善的机器人零部件制造产业链,能够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打造出高性能的机器人产品,同时在研发上不断投入,根据市场反馈持续迭代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满足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客户对于人形机器人在科研、展示等多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AI眼镜领域——以雷鸟创新、百度与Rokid合作、影目科技等为例

CES 2025与中国AI企业:创新、出海与未来

雷鸟创新

雷鸟创新发布的雷鸟V3 AI拍摄眼镜,采用业界领先的骁龙AR1芯片,集成通义千问q定制大模型,展现强大拍摄性能,还带来了可量产的“RayNeo光波导”技术。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技术的融合创新,将先进的芯片技术、大模型能力与光波导显示技术有机结合,满足了用户对于智能眼镜在拍摄记录以及信息获取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同时紧跟国际市场对于智能穿戴设备轻薄、高性能的要求,在外观设计等方面也不断优化,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百度与Rokid合作的Rokid Max Pro智能眼镜,外观与普通眼镜近乎相同,借助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实现智能语音交互、信息查询等功能。这里体现了对本土大模型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赋能到智能眼镜上,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并且精准把握了海外市场对于智能穿戴设备便捷性、智能化的需求特点,通过优化产品功能和外观设计,使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定的认可。

影目科技的影目AR智能眼镜能提供实时导航、拍照翻译等多种有趣应用,其优势在于对细分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找准了用户在出行、跨语言交流等场景下对于智能眼镜功能的需求痛点,通过研发针对性的功能模块,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在智能眼镜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AI医疗领域——以雅培、Meditrix、杉木SHANMU等为例

雅培公司展示的消费级可穿戴设备Lingo,通过让用户佩戴生物传感器在上臂实现对血糖的精准监测,并提供健康管理建议。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医疗专业背景和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源,凭借在医疗领域深厚的专业知识,开发出精准可靠的监测算法,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贴合个体实际情况的健康管理方案,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捷、精准的健康监测及管理的需求。

Meditrix作为三星旗下初创公司,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反馈技术,开发实时分析和AI模型并结合云系统管理患者数据库。它依托三星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资源,在虚拟现实与医疗结合的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打造出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满足了部分医疗机构和患者对于新型康复治疗、健康监测等方面的需求。

杉木SHANMU开发的超小型、全自动家庭医疗机器人,放置在马桶内壁利用多光谱系统技术对尿液分子进行定量评估以帮助早期疾病检测等。其竞争力在于独特的技术应用思路,将看似平常的马桶场景与医疗检测相结合,利用先进的光谱检测技术,以一种便捷、非侵入式的方式为家庭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符合当下人们对于居家健康管理便捷化的需求趋势。

三、中国AI企业出海趋势与成效

品牌建设策略与成效

在欧美市场,许多中国AI企业注重通过参与国际知名展会(如CES)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像雷鸟创新、宇树科技等企业,在展会上展示高端、创新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国际媒体、行业专家以及潜在客户的关注,改变了以往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科技产品低端、缺乏创新的刻板印象,逐渐树立起中国AI品牌在智能眼镜、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高端形象。

在亚太地区,一些企业利用地域文化相近的优势,通过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开展联合推广活动,比如和当地的科技零售商、科技媒体合作,进行产品试用、评测等活动,快速提升品牌在当地市场的知晓度。例如,部分AI医疗产品企业与亚太地区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将产品推向有需求的患者群体,在当地的健康管理市场中建立起了可靠、专业的品牌形象。

服务网络铺设策略与成效

在欧美市场,中国AI企业积极建立本地化的售后服务中心,招聘当地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产品使用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例如,一些智能硬件产品企业,在欧美主要销售地区设立了多个维修站点和客服热线,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产品维修、咨询等服务,保障了产品的长期稳定使用,增强了用户对于品牌的信赖度。

在亚太地区,企业更多地借助当地的物流、电商等成熟的服务体系,优化产品配送、安装调试等服务流程,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活动,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产品。比如,AI眼镜企业通过与当地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快速配送,并且在线下体验店为用户提供产品使用培训,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了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和口碑传播。

然而,中国AI企业出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在欧美市场,需要应对复杂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严格的产品认证标准等,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对这些法规标准不够熟悉而导致产品上市进度受阻或者面临法律风险;在亚太地区,虽然文化相近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和差异化优势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四、未来AI发展展望

物理AI的深度渗透领域预测

依据CES所展现的技术走向,物理AI除了在制造业、物流业之外,预计在未来3-5年内还将深度渗透到农业领域。在农业生产中,物理AI可以驱动智能农机具实现自动化的播种、施肥、收割等操作,通过对农田环境的实时感知和分析,精准调整作业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预估潜在商业价值可达数千亿美元。

在教育领域,物理AI能够打造智能教学助手,协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进度等情况,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预计在2030年左右,这一应用在全球教育市场有望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商业价值。

在娱乐领域,物理AI可以让虚拟角色在游戏、影视等场景中实现更加真实、智能的互动,比如游戏中的NPC能够根据玩家的行为动态调整剧情和任务,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未来5-10年内可能在全球娱乐产业创造可观的商业价值,规模有望超千亿美元。

AI赋能传统产品后的市场变化

从消费者使用习惯来看,AI赋能传统产品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智能化、便捷化功能需求会进一步提升。例如,传统的扫地机器人在加入AI视觉识别等功能后,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能够自动识别并避开障碍物、精准清扫不同区域的产品,并且会对产品的智能交互功能(如语音控制等)有更高的期望,这将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的AI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从市场供需关系角度,随着AI技术的普及,具备AI功能的产品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刺激企业加大生产投入,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相关领域,加剧市场竞争。长期来看,市场会逐渐趋于饱和,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差异化来维持市场份额,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更细分的方向发展。

五、AI产品的矩阵图构建与报道策略

矩阵图构建

按照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两个维度构建矩阵图,可以将AI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已量产高接受度象限:像雷鸟创新的雷鸟V3 AI拍摄眼镜、宇树科技的部分机器人产品等,这类产品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经过了市场的检验,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在市场上有较高的销量和口碑。
已量产待提升接受度象限:例如一些新兴的AI医疗可穿戴设备,虽然已经实现量产,但是由于市场对于其功能认知度还不够高,或者使用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导致市场接受度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推广和用户教育。
实验室阶段高关注象限:像一些前沿的物理AI应用项目,在技术上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但是由于其展现出的巨大应用潜力,受到了行业内高度关注,例如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新型AI智能交互机器人等,需要持续跟踪报道其技术突破进展以及未来的商业化前景。
实验室阶段待市场验证象限:某些基于全新算法或者概念的AI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验证和初步研发阶段,距离量产和市场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如一些探索量子计算与AI结合的项目,需要关注其技术可行性以及潜在的市场应用方向,适时进行科普性报道,让市场提前了解其价值。

针对性报道策略

对于已量产高接受度的产品,着重报道其在市场上的成功经验、用户反馈、后续的升级迭代计划等,挖掘其背后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故事,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以通过用户案例展示其对人们生活和行业的积极影响,提升品牌影响力。

对于已量产待提升接受度的产品,报道重点放在产品的功能优势解读、使用场景介绍、实际应用案例展示等方面,通过专业的评测、用户体验分享等形式,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提高市场接受度,同时关注企业在市场推广策略上的调整和优化,分析其成效与挑战。

对于实验室阶段高关注的产品,聚焦其核心技术突破点、研发团队的创新思路、潜在的行业变革影响等,通过与科研人员的深入访谈、技术原理的通俗讲解等方式,让读者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引发行业内外对于未来应用的期待和探讨。

对于实验室阶段待市场验证的产品,主要以科普性报道为主,介绍其背后的科学概念、技术原理,分析其在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潜力,引导读者关注前沿科技的探索方向,激发科研人员和创业者的创新灵感。

总之,通过对不同象限AI产品的针对性报道,能够更全面、深入地展现AI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与前瞻性,让读者更好地了解AI这一充满活力与变革的领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