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起诉MiniMax AI侵权案:AI时代的版权挑战

AI头条1个月前发布 freeAI
0
爱奇艺起诉MiniMax AI侵权案:AI时代的版权挑战

爱奇艺

爱奇艺与MiniMax的AI侵权案

近日,视频网站AI侵权第一案引发了广泛关注,爱奇艺起诉稀宇科技(MiniMax)旗下的海螺AI侵犯著作权。据爱奇艺方面证实,该案件已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进入司法程序。目前,案件具体细节暂未披露,MiniMax也尚未回应。
爱奇艺指控MiniMax未经授权使用其享有版权的素材进行模型训练,要求MiniMax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索赔约10万元人民币。MiniMax可能会以所涉素材为公开资源或由用户输入为由进行抗辩,并试图依据技术中立原则免除自身的法律责任。这是国内主流视频平台针对AI视频大模型侵权发起的首起诉讼案件。

MiniMax及其产品的优势与争议

MiniMax作为国内6家头部大模型开发商之一,其推出的海螺AI具备文字交互、视频生成和音乐生成等功能,在视频生成方面表现出色。自今年8月底MiniMax推出视频模型并应用于海螺AI后,海螺AI上的视频创作热度持续攀升,其网页版在9月的访问增速超8倍,海外版更是登顶10月AI产品榜·全球增速榜,月访问量达1173万,同比增长高达2772.92%,受到了海外用户的广泛好评,被认为是目前市面上最出色的AI视频生成工具之一。
MiniMax视频模型在Video Arana与VBench的第三方独立测试结果中综合排名第一,在画面质量、连贯性、流畅性等多维度均处于领先地位,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逐个关键信息,并按照要求进行视频内容的生成,无论是对场景构建、镜头切换,还是对特定元素的呈现,都能做到高度契合。然而,此次侵权诉讼也让其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国内外AI侵权案例与版权保护

在国内,此前的全国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发生在去年5月,个人创作者陈坤起诉某抖音账号发布与他的《山海奇镜》预告片内容高度相似,且文案、配音完全相同的视频,发布时未标明作品来源及保留原告的署名。在国外,类似的侵权案件也屡见不鲜。今年10月21日,美国的道琼斯和《纽约邮报》起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Perplexity侵权,指控后者抄袭受版权保护的新闻内容,并利用这些新闻内容生成对用户提问的回复,从而抢走了原本会流向这两家publisher网站的流量。
各国对于AI侵权的法律界定和处理方式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例如,我国广电总局在12月初发布了关于“AI魔改”现象的“管理提示”,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对平台上的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并对AI生成内容作出显著提示。而在欧洲,英国网络科学专家温迪·霍尔与其他31位专家曾在联合国机构发表报告,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应受到监管,如制定标准章程、建立监管机制等。

AI的优势与挑战

尽管AI侵权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AI在视频生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以智谱AI旗下的AI视频生成产品“清影”为例,它为用户提供了10秒时长、4K分辨率、60帧率的视频生成能力,同时增加了音效生成功能,能够根据视频内容自动生成相应的音效,包括环境音、物体碰撞以及交通工具声等,大大简化了后期音效制作的流程,提升了整体视频内容的表现力。
然而,AI的训练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种资料,这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挑战。从训练层面剔除或剥离某些版权内容则更为困难,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例如,微软AI部门负责人穆斯塔法·苏莱曼曾表示,使用互联网内容进行训练是100%的“合理使用”,无需事先获得权利人的同意,但这一观点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开源项目与AI发展

在AI领域,开源项目也在不断发展。例如,LiblibAI是国内最大的AI模型、AI创作分享社区,成立于去年5月,已成为国内AI绘画玩家几乎必用的网站,拥有上万名创作者、分享模型10万+,吸引了全球用户量超400万、生成了1.3亿AI作品。它允许用户直接使用模型、甚至下载模型,这种开源共享的模式让不少用户获益,但也面临着侵权等问题。其联合创始人表示,目前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公司和模型创作者都在积极维权。
国外知名的开源模型社区Civitai,注册用户数超300万、创作者近一万名,为全球的AI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交流平台。开源项目在推动AI技术发展和普及的同时,也需要更加重视版权保护和合规使用。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视频生成等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和创新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和对侵权行为的监管,以促进AI行业的健康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