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1550,阅读大约需 8 分钟
2025年创业公司或再陷“倒闭潮”,数据揭示残酷现实
2024年,创业领域的寒冬愈发凛冽,众多创业公司纷纷倒下,而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或许仍将是创业公司艰难求生的一年。
根据多方数据来源,2024年倒闭的创业公司数量多于前一年。以Carta数据为例,2024年有966家美国创业公司停止运营,相较于2023年的769家,增长了25.6%。不过,这些数据仅涵盖了Carta的美国客户,且是因破产或解散而离开Carta的公司,实际倒闭数量可能更多。Carta的洞察主管Peter Walker指出,虽然2023 – 2024年各阶段倒闭公司数量都在增加,但2020 – 2021年获得融资(且融资金额较大)的公司数量众多,从风险投资的规律来看,倒闭数量的增加在情理之中。同时,Walker也承认,确切估算实际倒闭数量难度较大,不少公司离开Carta时并未说明原因。
AngelList的数据同样反映出这一趋势,2024年有364家创业公司结束运营,相较于2023年的233家,跃升了56.2%。尽管如此,AngelList首席执行官Avlok Kohli仍持相对乐观态度,他指出,与这两年获得融资的公司总数相比,倒闭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然而,Layoffs.fyi的数据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2024年有85家科技公司倒闭,低于2023年的109家和2022年的58家。但该数据仅包含公开报道的倒闭案例,存在低估的情况。在2024年倒闭的科技公司中,81%为创业公司,其余则是上市公司或被收购后遭母公司关闭的公司。
风险投资未选对“赢家”
2020 – 2021年,大量公司在估值虚高、尽职调查草率的情况下获得融资。这就导致三年后,许多公司难以筹集更多资金维持运营。过高的估值增加了投资风险,若业务增长不佳,投资者往往不愿继续注资。Peter Walker认为,2021年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在挑选优质公司方面并未取得进步,甚至由于投资热潮,选中优质公司的成功率可能更低。如果优质公司的命中率保持不变,而投资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几年后倒闭的公司自然会增多,这正是2024年的现状。
SimpleClosure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Dori Yona认为,2021年许多创业公司在可能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获得了种子轮融资,这或许为失败埋下了伏笔。快速的资金注入有时会催生高消耗率和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的心态,随着疫情后市场变化,这些公司面临可持续性挑战。近年来,不少备受瞩目的公司即便获得大量资金和初期发展良好,最终仍停止运营。
公司倒闭的直接原因通常是资金耗尽,而深层次原因则可能包括产品与市场不匹配、无法实现现金流正向以及估值过高导致后续融资困难等。展望2025年,Walker预计上半年倒闭公司数量将继续增加,下半年逐渐减少。这一预测主要基于融资高峰期的时间滞后估算,他认为大多数阶段的融资高峰期在2022年第一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多数公司要么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要么不得不面临倒闭的抉择。AngelList的Kohli也认同这一观点,那些在估值过高时期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并非都已失败,但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已有不少创业公司宣告倒闭。例如,总部位于华盛顿的配送创业公司Pandion,在疫情期间成立,过去五年筹集了约1.25亿美元股权资金,如今也未能逃脱倒闭的命运。去年12月,房地产科技公司EasyKnock突然关闭,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自称为首家技术驱动的住宅售后回租提供商,已从投资者处筹集了4.55亿美元资金。
创业公司倒闭涉及多行业、多阶段
从行业分布来看,受影响的公司涵盖多个领域。Carta数据显示,企业软件即服务(SaaS)公司受冲击最大,倒闭公司占比达32%;消费者领域占11%;健康科技占9%;金融科技占8%;生物技术占7%。Walker表示,这些比例与各行业最初获得的资金情况基本相符,表明各创业领域均有公司倒闭,没有哪个行业能独善其身,这也支持了宏观经济因素是倒闭数量增加主因的观点,如利率变化和2023 – 2024年风险投资资金的匮乏。Layoffs.fyi的小规模数据子集显示,金融行业倒闭公司占比15%,食品和医疗保健行业分别以12%和11%位列第二、三位。
从发展阶段来看,SimpleClosure的数据表明,自2023年以来,74%倒闭的公司处于种子轮前或种子轮阶段,其中种子轮阶段占比最多,达41%。大多数创业公司在资金枯竭时倒闭,部分公司能提前察觉危机,向投资者返还部分资金。Yona指出,多数倒闭的创业公司(60%)没有足够资金返还给投资者,而计划返还资金的创始人平均剩余约63万美元投资,约占总融资额的10%。Yona还预测,创业公司倒闭的速度短期内不会放缓,“科技僵尸”和“创业公司墓地”仍将成为新闻焦点,尽管有新的投资涌入,但仍有许多公司估值过高且收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