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668,阅读大约需 4 分钟
英国拟修法放宽AI训练,音乐界抗议声起
近日,英国政府一项拟议法律修改计划在音乐界掀起轩然大波。该计划旨在放宽人工智能公司使用创作者在线内容进行模型训练的限制,采用“选择退出”机制,即除非创作者明确表示拒绝,否则人工智能公司便可使用其作品进行训练。
![英国AI训练修法引音乐界抗议,版权博弈升级](https://aimgsgoheap.codexiu.cn/2025/01/image-2025-01-21-英国政府.webp)
这一举措引发音乐界强烈反对。音乐界传奇人物、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公开表达严重担忧。他接受BBC采访时警告,这种做法将使创意作品的版权保护陷入“狂野西部”般的无序状态。麦卡特尼强调,新兴艺术家将深受其害,“年轻创作者写出美妙的歌曲,却无法真正拥有它”。他认为,创作者理应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收益,而不是让他人不劳而获。尽管麦卡特尼曾在披头士乐队的最后一首歌《Now and Then》中与人工智能有过合作,且认可人工智能诸多积极作用,但他明确指出:“人工智能虽很棒,但绝不能剥夺创作者的权益。”
英国政府虽承诺给予创作者“真正的控制权”与透明度,但批评者认为,“选择退出”系统给艺术家带来不公平负担。英国音乐协会的汤姆·基尔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创意人员能够有效地对人工智能系统说‘不’,这样的让步无法让音乐从业者安心。”艺术家们需要单独跟踪并反对每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使用,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维权难度,相比之下,却对数据收集者更为有利。
在这场版权与AI发展的博弈中,YouTube的做法可提供参考。YouTube[1]允许创作者选择哪些AI公司可以使用其内容,并有可能实现系统性的训练数据付费。
事实上,围绕人工智能音乐创作的版权纠纷已在多国法院上演。美国各大唱片公司已对人工智能音乐生成器采取法律行动,德国的Gema也因歌词使用问题起诉了Suno.ai和ChatGPT。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2024年全球音乐报告》,全球音乐产业收入持续增长,音乐创作的版权价值愈发凸显。
引用链接
[1]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