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谷歌与以色列军方合作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争议。据《华盛顿邮报》获取的谷歌公司内部文件显示,在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爆发后,谷歌云部门员工迅速与以色列国防军(IDF)展开紧密合作,为其提供人工智能(AI)服务。 文件内容表明,自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攻击后,谷歌云部门员工便积极与以色列国防军建立联系。在内部讨论中,员工强调需尽快满足军方对AI工具的需求,甚至提到若谷歌不迅速响应,军方可能转而寻求竞争对手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并且,在冲突发生数月后,谷歌员工仍在持续申请为以色列军方提供更多AI工具。 然而,谷歌在公开场合却始终坚称与以色列军方并无直接合作关系,对外宣称其与以色列的合同主要是面向民用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例如,谷歌云外部传播经理安娜・科瓦尔奇克在2024年4月就曾明确表示:“我们与以色列的合作并不涉及军事或情报相关工作。” 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引发了谷歌内部员工的强烈不满。众多员工对公司参与以色列军方工作表示抗议,并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办公室举行相关活动。这一系列抗议活动导致28名参与者被解雇,部分人员甚至在抗议过程中遭到逮捕,进而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从行业角度来看,AI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AI技术能够极大提升军事行动的效率与精准度,例如在情报分析、目标识别等方面,AI算法可以快速处理海量数据,为军方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但另一方面,AI技术的军事化应用也带来诸多伦理与安全问题。比如,自主武器系统可能因算法漏洞或被恶意攻击而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根据相关行业报告,全球AI军事应用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2024年,全球手机用户在AI应用上的支出就已突破12.7亿美元,这其中虽然大部分是面向民用领域,但也从侧面反映出AI技术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军事领域无疑是各大科技公司竞相角逐的重要战场。 此次谷歌与以色列军方的暗中合作,无疑将AI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未来如何平衡AI技术的商业应用与伦理道德、国际安全之间的关系,值得整个行业深思。谷歌与以色列军方暗中合作 AI技术加速应用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