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波折中求生存与发展
在2016 – 2020年期间,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曾备受瞩目,一片火热景象。然而时光流转,到了2024年,曾经的热潮已然褪去,行业进入了所谓的‘幻灭低谷期’。不少自动驾驶(AV)初创企业没能撑过这一年,像已经做出业务转型的Ghost Autonomy和Phantom Auto,最终还是没能继续前行,悄然落幕。
还有一些AV初创企业,借鉴其他行业同行的做法,开始涉足国防领域,摇身一变成为军民两用企业。例如TuSimple,几乎完全放弃了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道路,转而投身到人工智能动画和游戏领域。可见,想要在商业机器人出租车业务上闯出一片天地,依旧困难重重。
通用汽车(GM)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做出了重大决策,不再为Cruise机器人出租车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转而计划利用相关的技术和人才,逐步改进其脱手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并期望最终能推出个人自动驾驶车辆。
不过,得益于蓬勃发展且热度颇高的人工智能行业,以及人们对端到端自动驾驶方法新产生的兴趣(比如Wayve公司就颇受关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也获得了一定的助力。像资金雄厚的Waymo和Zoox这两家公司,依然坚定地走在商业机器人出租车的发展道路上。
特斯拉也不容忽视,在2024年,特斯拉展示了其Cybercab原型车,并宣称计划在2025或2026年开始生产。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还承诺,明年将推出‘无监督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但鉴于马斯克以往常有未能按时兑现承诺的情况,外界对这些承诺也持有很大的怀疑态度。
苹果取消了其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项目,还进行了部分员工的裁员;Cruise的员工对通用汽车终止机器人出租车项目的计划感到十分意外;TuSimple从自动驾驶卡车业务转向AI游戏领域时,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有消息称,Motional在近期的重组中裁减了约55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0%左右;特斯拉在‘We, Robot’活动上展示了20辆Cybercabs,并宣称人们未来能用低于30,000美元的价格购买到。
电动汽车:面临重重考验
传统汽车制造商如福特和通用汽车,此前投入了巨额资金来扩充其电动汽车产品线,并且积极投资美国的电池制造设施,目的就是为了牢牢把控供应链。在拜登政府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的推动下,电动汽车的销量在2024年持续创下新高。据统计,在第三季度,电动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了8.9%。
然而,汽车制造商和投资者们却有所担忧,因为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水平。就连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头特斯拉,在年初的时候利润也出现了下滑,马斯克指出,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少汽车制造商都在缩减电动汽车方面的投入。而且随着即将上任的新政府计划削减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这种缩减趋势很可能会延续到2025年。
在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这边,SPAC模式在推动长期业务增长方面依旧成效不佳。以Fisker为例,这家企业在创始人的任性决策下逐渐走向衰落,公司总部一片混乱,最后还不得不和收购其车队的American Lease公司达成协议,来帮助车主解决召回维修的问题。
Canoo也陷入了资金困境,难以维持正常运营,到了12月,开始让员工休假。其资金问题或许源于一些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比如在首席执行官托尼·阿奎拉的私人飞机上花费了两倍于公司年收入的资金,还收购了破产同行Arrival的资产。
Faraday Future在2021年与SPAC合并时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资金,但如今也在迅速衰落,甚至到了无力支付数据挖掘公司Palantir服务费用的地步,以至于Palantir如今持有其8.7%的股份。
而Rivian是少数没有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合并上市的新电动汽车企业之一。自其创下首次公开募股(IPO)纪录以来,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不过在2024年还是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式成果。例如在3月,Rivian推出了下一代R2 SUV以及令人意外的R3掀背车。在夏天,Rivian能否持续生存下去,关键就在于能否盈利销售经过改进的R1T皮卡和R1S SUV,从而支撑自身运营,直到更便宜的R2 SUV能够量产上市。并且,Rivian还获得了66亿美元的贷款,用于重启其在佐治亚州工厂的生产,据悉这一贷款的达成可能得益于和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达成的一项秘密协议。
特斯拉在2024年同样处于变动状态,马斯克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投资者的忠诚度,努力保住自己560亿美元的薪酬待遇。这一年,特斯拉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裁撤了整个超级充电站团队,放弃了建造25,000美元电动汽车的计划,还经历了七次Cybertruck召回事件,当然也展示了其机器人出租车原型车。
相关案例补充:有人分享了自己首次使用雪佛兰Equinox电动汽车一周的体验;赫兹公司出售了20,000辆电动汽车,并用燃油汽车进行替换;2025款Lucid Air Pure作为一款豪华车型,售价69,900美元,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技术升级优化。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s):持续吸引投资
2024年对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行业来说,是充满壮志雄心的一年。仿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相关的重大消息传来。行业内的两大巨头——Joby Aviation和Archer Aviation,都公布了从2025年开始推出商业电动空中出租车的计划。
为了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认证,并在2025年顺利推出商业空中出租车服务,这两家公司在这一年也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融资活动。例如,Joby Aviation先是从丰田那里获得了5亿美元的投资,之后又筹集了2.22亿美元,接着还启动了3亿美元的公开募股。Archer Aviation近期也筹集了4.3亿美元,并且与Anduril合作,涉足国防领域,鉴于国防技术日益受到重视,预计这一趋势会延续到2025年。
除此之外,Beta Technologies也成功筹集了3.18亿美元的C轮融资。而且,eVTOL初创企业和传统航空公司之间达成了众多合作,比如Beta Technologies最近就与新西兰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并且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城市地区,垂直起降机场也在不断建设发展之中。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幸运,不少公司在烧光资金后,没能找到新的资金来源,最终陷入困境。德国的eVTOL初创企业Lilium就是如此,由于未能筹集到足够资金继续运营,在2024年申请破产。到了12月,该公司关闭并裁减了1000名员工,不过好在最后关头似乎得到了一位投资者的援助,得以续命,后续情况还需持续关注。2025年将成为关键一年,届时就能看到剩下的这些企业能否顺利获得FAA的批准,真正在eVTOL领域开展起可行的商业业务。
联邦机构为eVTOL初创企业进入美国空域扫除了障碍;Beta Technologies展示了其首款载人电动飞机。
微出行领域:艰难前行
曾经备受关注的共享微出行领域,热度早已不复从前。2024年,这个领域呈现出整合、转型以及少数企业艰难存活的局面。Tier和Dott终于合并,Lime则在持续稳步发展,虽说还没能实现持续盈利,但至少朝着可持续发展以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方向迈进。
VanMoof在2023年的破产事件充分暴露了新的电动自行车企业想要扩大规模是多么困难,即便消费者对外观时尚、造型美观的电动自行车有着浓厚的兴趣。Cake在年初申请破产,Onyx Motorbikes更是在其37岁的创始人突然离世后,陷入濒临破产的绝境,留下了一堆烂摊子。不过好在,Cake和Onyx在2025年又迎来了新的生存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初创企业找到了维持电动自行车业务运营的方法,比如Joco这家企业。它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将面向快递员的停靠式电动自行车租赁服务发展成了一项盈利业务,甚至还拓展业务范围,开始建造电池充电柜。Bloom正在对美国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方式进行创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