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蓬勃发展
近年来,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迎来了发展的热潮。这些公司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以及语音技术,能够为销售团队打造个性化的推广邮件,还能自动拨打潜在客户的电话,在销售拓展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像 Regie.ai、AiSDR、Artisan 和 11x.ai 等都是比较知名的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它们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目光。据相关数据显示,有的风险投资家考察市场时发现,不少这类初创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年收入就能达到100万美元,这样的增长速度不可谓不惊人。
就拿市场反馈来说,Docket(一家打造AI销售工程师的初创公司)的创始人Arjun Pillai表示,过去两年,邮件的回复率至少下降了50%,而现在众多声称能改善这一情况的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出现后,中小企业都特别愿意去尝试它们的服务,毕竟中小企业可以轻松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试验,所以整体的采用率颇高。
风险投资家(VC)为何谨慎?
长期发展存疑
尽管这些初创公司当下发展迅猛,可风险投资家们却不敢轻易出手投资。比如Index Ventures的合伙人Shardul Shah提到,虽然在部分市场中,能看到有5到10家相关初创公司在短期内都取得了成功,但这反而让他们有所顾虑。因为通常情况下,即使多个初创公司瞄准同一个问题去发展,也很少出现全都快速增长的局面,而现在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就让人难以判断未来它们的发展走向了。Index Ventures至今都尚未对这类公司进行投资,毕竟目前还没办法确定它们的增长能否长期持续下去,还是说会像很多其他的AI试点项目一样,一旦最初的新鲜感消失,又没办法证明比人工拓展更有效,就会被市场抛弃。
另外,Theory Ventures的创始人Tomasz Tunguz分享过一个案例,曾有一位上市公司的首席营收官向他透露,一家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在九个月的时间里确实帮忙生成了大量的潜在客户线索,可最终却没能转化为实际的销售业绩。这也充分说明,目前很多公司其实还不太清楚该如何有效运用AI来助力销售,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面临现有企业竞争压力
venture firm SignalFire的合伙人兼CEO Chris Farmer认为,将AI应用于销售和营销领域确实是个巨大的机会,然而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却面临着被现有企业挤压的风险。像Salesforce、HubSpot以及ZoomInfo这些行业内的老牌企业,它们掌握着客户的大量数据,其核心产品本就是围绕客户数据展开运营的。如果这些老牌企业推出类似的智能销售机器人,并且让客户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数据,那么它们所打造的机器人可能会更具成效。
此前,有一家估值曾达15亿美元的文案写作初创公司Jasper,在ChatGPT推出后就遭遇了发展困境,甚至不得不裁员30%。这也给众多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即便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当下被快速采用,但投资者们担心这种采用并不具有足够的粘性,未来很可能会被那些有资源优势的现有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总之,AI销售代表初创公司看似前景光明,但在风险投资家们眼中,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未来它们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