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suwan Scientific AI科学家机器人:能否颠覆传统科研?](https://aimgsgoheap.codexiu.cn/2024/12/image-12-25-tetsuwan-com.webp)
Tetsuwan Scientific
AI科学家机器人:能否颠覆传统科研?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一种极具创新性的AI科学家机器人正悄然诞生,它来自于 Tetsuwan Scientific 公司。
故事要从2023年的一场万圣节派对说起,创始人之一的Cristian Ponce当时身着印第安纳·琼斯服装,在由Entrepreneur First举办的这场派对上,他结识了有着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水下自主机器人硕士学位,且曾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探索木星卫星外星生命的Théo Schäfer。Ponce则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 Tech),从事生物工程相关工作,尤其是对基因工程中涉及的大量手工劳动颇有抱怨,比如实验室技术员常常要花费数小时用科学注射器“移液器”手动转移液体。
以往尝试将这类流程自动化的努力成效不佳,因为能够执行操作的机器人往往很专业、昂贵,还需要特殊编程技能。每次科学家更改实验参数时,都得等程序员来给机器人编程、调试等,很多时候用人来操作反而更简单、便宜且精确。
Tetsuwan Scientific公司最初想着通过改造低成本的贴牌实验室机器人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到了2024年5月,转机出现了。当时两位创始人观看了OpenAI的多模型产品发布会,看到人们与模型互动交流,他们意识到大型语言模型(LLM)在科学推理方面的能力正在飞速进步,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缺失环节”。Ponce曾用GPT – 4展示一张DNA凝胶图像,模型不仅成功解读了图像内容,还指出了“引物二聚体”这一问题,并给出了详细的科学建议以及如何改变条件来预防的方法。不过当时的情况是LLM模型虽能诊断科学成果,但却缺乏实际执行建议的能力。
其实,早在1999年Ross King的“Adam”和“Eve”机器人就开启了机器人AI科学家的探索,到2023年一系列学术论文更是推动了相关研究。但Tetsuwan Scientific的研究发现,此前一直缺少能将科学意图(即实验目标)转化为机器人执行操作的软件。比如机器人没办法了解它所移液的液体的物理性质,像液体是否粘稠、是否会结晶等,这些都得额外告知它。
而Tetsuwan Scientific研发的AI科学家机器人并非人形,外观更像是一个方形玻璃结构。它们能够自行评估结果并做出相应修改,这就需要构建软件和传感器,使其能够理解校准、液体类别表征等诸多属性。
目前,该公司已经有了一个阿尔法客户——专注于RNA治疗药物的La Jolla Labs生物技术公司,这些机器人正在帮助其测量并确定药物剂量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公司还在超额认购的种子前轮融资中筹集到了270万美元,由2048 Ventures领投,Carbon Silicon Ventures、Everywhere Ventures以及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天使投资人也参与其中。
创始人Ponce满怀憧憬地谈到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那就是打造出能够实现整个科学方法自动化的独立AI科学家,涵盖从提出假设到得出可重复结果的全过程。他坚信任何能使科学方法自动化的技术,都将成为推动飞速发展的催化剂,而且抱有同样想法的并非他一人,像非营利组织FutureHouse以及位于西雅图的Potato AI等也都在致力于AI科学家相关的研发工作。
未来,这些AI科学家机器人究竟会给科研领域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