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1204,阅读大约需 7 分钟
成都: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剑指1300亿元,全面布局算力、算法与数据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揭示了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根据该计划,成都力争在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年增速超过30%,旨在将成都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高地。
算力提升:数据中心建设与“算力券”齐发力
在算力方面,成都正加快推进重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目标将全市算力规模扩大至20000P。这一举措不仅将为AI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还将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落户成都。此外,成都创新性地推出“算力券”,通过优化算力供给机制,降低企业使用算力的成本,从而激发创新活力。预计这一系列措施将显著提升成都在AI算力领域的竞争力。
算法创新:大模型培育与核心技术攻关并举
算法是AI的灵魂。成都计划培育10个通过国家备案的大模型,并累计培育不少于80个行业大模型,以增强在算法领域的竞争力。同时,成都将集中攻关30项核心技术,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算法的应用效果。这些努力将为成都的AI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
数据基础: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与高质量数据集打造
数据是AI的燃料。成都正积极推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鼓励引育20家数据标注企业,以构建完善的数据标注生态。此外,成都还计划建设不少于8个高质量数据集和5个数据要素服务站,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高效的数据服务。这些举措将为成都的AI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全球视野:成都AI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独特地位与发展潜力
放眼全球,AI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成都的AI产业布局不仅着眼于国内市场,还积极融入全球竞争格局。通过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主要城市的对比,可以发现成都在AI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成都的AI产业计划将对全国乃至全球的AI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成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国际声誉。
在企业层面,成都的AI产业布局也吸引了众多创新型企业的目光。例如,成都智算中心[1]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2]则在算法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多模态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成都的AI产业生态,也为成都的AI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引用链接
[1]
成都智算中心: https://www.cdaicc.com/[2]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koala-tec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