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热潮下的灰色生意:暴利背后的骗局

AI快讯11小时前发布 freeAI
0

字数 900,阅读大约需 5 分钟

DeepSeek热潮下的灰色生意:暴利背后的骗局
文档中未提及,需另行通过官网或其他渠道深入了解其具体业务,推测其主要业务与国产AI大模型相关

安装包贩卖:暴利背后的真相

近期,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1]走红,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热潮。与此同时,一些灰色生意悄然滋生,部分投机者利用用户对AI的好奇心理谋取暴利,贩卖免费的DeepSeek安装包和低价“变现课程”现象突出。

在某电商平台,DeepSeek安装包售卖看似“繁荣”。这些安装包售价在9.9元到19.9元之间。一家店铺销量超20万份,按最低价9.9元计算,该店铺通过售卖安装包收入超200万元。

经调查,这些需付费购买的安装包,实际是网上随处可见的免费公开资源。这一行为公然侵犯消费者权益,利用用户对新技术的渴望和信息差获取不当利益。《2024 – 2025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发展报告》表明,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因技术热潮引发的不当商业行为呈上升趋势,每年这类欺诈行为给消费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

“知识付费”外衣下的骗局

除安装包买卖,知识付费领域也受波及。在“知识星球”平台,一个名为“用DeepSeek实战高效赚小钱”的付费社群吸引超6000名会员,每位会员需支付62元入群费,社群总收入超36万元。

然而,群内所谓“赚钱秘籍”大多是DeepSeek基础操作教程,远达不到让用户高效赚钱的预期。部分股票博主宣称能用DeepSeek进行自动化交易分析,吸引不少投资者付费求教。有用户反映,花99元购买的“变现课程”,内容仅为如何注册账号等基础操作。

行业资深人士表示:“DeepSeek确实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潜力,但真正发挥其强大功能的技巧,需用户深入研究与实践,绝非几十元就能轻易学到。”这种以不实宣传诱导消费者付费的行为,与《中国人工智能知识付费市场规范与发展研究报告》倡导的健康、规范的知识付费模式相悖。该报告强调,知识付费市场应建立在真实、有价值的内容输出基础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维权困境与监管需求

目前,针对DeepSeek的低价欺诈行为,因涉及金额较小,单个用户损失有限,导致用户维权动力不足,维权难度大。从法律层面看,此类行为虽侵犯消费者权益,但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常因维权成本过高放弃。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现象类似19世纪淘金热,“真正发财的是卖铲子的人”,在DeepSeek热潮中,投机者利用大众对新技术的追捧,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利。在此情况下,市场监管介入迫在眉睫。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电商平台、知识付费平台等领域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遏制灰色生意蔓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AI技术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引用链接

[1] DeepSeek: https://www.deepseek.com/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