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1138,阅读大约需 6 分钟
![披头士乐队 披头士借AI获格莱美,音乐界AI革命来袭](https://aimgsgoheap.codexiu.cn/2025/02/2025-02-04-thebeatles-17d3330f262041b5be7926aae14607bf.webp)
披头士凭借AI助力斩获格莱美奖
昨晚,音乐界迎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披头士乐队[1](The Beatles)借助人工智能(AI)的力量,其作品《Now and Then》荣获格莱美最佳摇滚表演奖。这不仅是披头士乐队音乐生涯的又一辉煌时刻,更是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应用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AI技术对传统音乐创作与制作的深度渗透。
披头士《Now and Then》的AI之旅
披头士乐队此次获奖的歌曲《Now and Then》,并非通过AI生成类似“LennonGPT”这样的虚拟歌手完成。实际上,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运用降噪系统,对已故队友约翰·列侬(John Lennon)数十年前录制的低质量钢琴小样进行清理。这种技术与日常视频通话软件(如Zoom、FaceTime和Google Meet)过滤背景噪音、提升声音清晰度的技术原理相似。
回溯历史,早在90年代,披头士乐队成员就曾尝试修复列侬的这首小样,但当时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清晰提取列侬被模糊的人声。直到2022年,乐队了解到纪录片《Get Back》的制作团队运用新的音频隔离技术,能让原本录制不佳的小样变得可听,才重新审视《Now and Then》。
国际音频技术研究机构(IATR)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音频处理技术以每年约15%的速度提升,其中AI驱动的音频处理技术增长迅猛。基于AI的降噪与音频分离技术,让音乐制作人员能够挖掘因技术限制尘封多年的珍贵素材,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AI在音乐领域的广泛应用
AI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不止披头士乐队这一案例。近年来,众多音乐公司和艺术家都在积极探索AI潜力。
例如,日本Cubase公司利用AI算法开发一款音乐创作辅助软件,能根据用户输入的音乐风格、情感基调等参数,自动生成旋律和和弦进行。该软件上线一年内,用户创作音乐的效率平均提升30%。
瑞典的Spotify[2]通过AI分析海量音乐数据和用户收听习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音乐推荐。市场调研机构Statista数据表明,Spotify的个性化推荐功能使用户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平均增加25%,极大提升用户粘性。
此外,AI在音乐表演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依靠AI技术进行声音合成和动作捕捉,在全球举办多场虚拟演唱会,累计观看人数超过500万人次。
AI助力音乐创作的优势与挑战
从披头士乐队的成功案例以及众多音乐公司的实践来看,AI助力音乐创作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不同时代的音乐元素融合。比如通过AI技术可将古典音乐大师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风格结合,创造全新音乐体验。另一方面,AI能提高音乐创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以旋律创作为例,AI算法短时间内可生成数千种旋律组合,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丰富灵感来源。
然而,AI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版权问题。当AI参与音乐创作后,作品版权归属变得复杂。例如由AI生成基础旋律,经人类创作者进一步改编,版权如何界定,目前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其次,AI创作的音乐缺乏人类情感的深度和独特性。尽管AI可模拟各种音乐风格,但在传达情感方面,与人类音乐家创作相比仍有差距。一项针对1000名音乐爱好者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人类创作的音乐更能打动内心。
引用链接
[1]
披头士乐队: https://www.thebeatles.com/[2]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