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2058,阅读大约需 11 分钟
![微软 微软推Copilot赋能Surface,引领AI PC新潮流](https://ai.codexiu.cn/wp-content/uploads/2025/01/image-2025-01-08-Microsoft-teams-.webp)
Microsoft 推 Copilot 赋能新款 Surface 设备,英特尔与骁龙双平台齐发
在周四于纽约举办的一场活动中,微软为其Surface系列[1]个人电脑增添了两款新成员——全新的Surface Pro与Surface Laptop电脑,它们均获得了Copilot + PC认证。这一认证项目于2024年5月宣布,旨在识别专为微软人工智能平台Copilot设计的商务设备,进一步将微软的人工智能应用融入Windows 11体验。
随着消费电子展(CES)落下帷幕,搭载Copilot +的个人电脑大量涌现。除微软外,宏碁、华硕、戴尔、惠普和联想等厂商也纷纷推出相关产品。Copilot +标志着设备中集成了神经处理单元(NPU),支持实时翻译、超级分辨率、回忆和工作室特效等功能在本地设备上运行。
双平台芯片特性
此次推出的两款新设备提供英特尔酷睿Ultra(第2系列)或骁龙X处理器两种选择。本月早些时候,在CES上,高通透露了将其4nm骁龙芯片应用于中端系统的计划。与英特尔选项相比,骁龙芯片的主要优势在于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和更低的价格。高通宣称,骁龙芯片一次充电可实现“数天”使用,而英特尔芯片的续航时间为22小时。不过,骁龙芯片的主要劣势是系统性能有所降低。然而,微软Surface公司副总裁Brett Ostrum表示,Copilot的性能受此影响不大。
无论是哪种配置,Copilot都是核心关注点。骁龙版本配备了八核处理器以及专门用于管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NPU。而第2系列英特尔酷睿芯片可提供高达28%的CPU性能提升和98%的图形性能提升。
5G选项与本地AI发展
今年晚些时候,面向商务的Surface Laptop将首次提供5G选项。这种连接性对于将本地人工智能计算与基于云的处理相结合的策略至关重要。当前,大多数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所需资源超出了消费级设备的能力范围,因此需要将工作负载卸载到远程服务器。但本周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的成果,让人们重新关注可在本地设备上运行的轻量级、更专注的模型。该公司推出 “提炼” 版的R1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同样,苹果基于可在本地运行的较小模型打造了其Apple Intelligence平台。微软也热衷于提供更多本地人工智能体验。不过,与Apple Intelligence类似,Copilot的许多进程需要比当前笔记本电脑所能容纳的更强大硬件。增加5G选项,旨在确保持续的连接性,避免因无法访问远程服务器而导致Copilot查询无结果。
设备其他配置与价格
面向商务的Surface Pro配备13英寸显示屏,提供OLED选项,并内置NFC读卡器,可使用包括YubiKey在内的安全密钥。Surface Laptop则有13.8英寸和15英寸两种选择。英特尔酷睿版本的起售价为1500美元,相比主要面向消费者的骁龙设备高出400美元。骁龙设备也可根据业务需求部署。2025年晚些时候,Surface Laptop的5G版本将上市,具体价格将在日后公布。
此外,该系列还推出了一款售价200美元的新型USB4扩展坞。该扩展坞配备两个USB-C、一个USB-A、以太网和HDMI端口,将于2月18日与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Pro一同上市。
芯片与软件应用推动AI发展
从硬件芯片角度来看,英特尔和高通作为全球芯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技术路线和产品特性对人工智能硬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英特尔一直致力于提升CPU和图形性能,为人工智能计算提供强大的基础算力。而高通则在移动芯片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骁龙芯片在低功耗和集成度方面具有优势,此次应用于Surface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不同性能和功耗需求的选择。这种芯片层面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了人工智能硬件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智能软件与应用方面,微软的Copilot作为其重要的人工智能应用,旨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办公和交互体验。类似的,谷歌的Bard、OpenAI的ChatGPT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应用。这些应用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处理工作的方式,也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渗透。
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赋能的硬件设备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未来几年,搭载人工智能功能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这也促使各大厂商不断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