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快讯-2024-09-30 Monday

AI快讯4个月前发布 freeAI
0

AI 快讯-2024-09-30 Monday

AI宝藏每日实时更新AI行业的最新资讯、新闻、热点、产品动态、技术突破,让你随时了解AI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趋势、突破和热门事件。

加州州长否决AI安全法案引发争议

加州州长近日否决了一项备受争议的AI安全法案,该法案旨在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安全措施。此举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争议,支持者认为此举有助于保护公众利益和隐私,而反对者则担心这可能会阻碍技术创新和发展。

大型语言模型越大越容易出错?研究揭示AI聊天机器人的局限性

最新研究表明,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规模的扩大和从人类反馈中学习,它们在回答简单问题时反而变得更加不可靠。研究通过测试算术题、字谜、地理问题等五种任务发现,虽然LLM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表现有所提升,但在基本问题上却频繁出错。研究者指出,AI系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缺乏自知之明,这可能导致用户过度依赖和信任这些系统,从而忽视其局限性。

全球首部全AI生成影片《冰霜》:AI与艺术的共生

全球首部全人工智能生成的短片《冰霜》展示了AI在影视制作中的巨大潜力。制作人乔西鲁宾分享了AI生成影片的技术进步和创作过程中的挑战,强调AI不仅是工具,更是创作伙伴。尽管AI技术在图像生成和动画制作上仍有局限,但其快速发展预示着未来影视制作的变革。鲁宾认为,AI既能推动艺术创新,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其发展。

海信推出12大AI智能体,全面升级AI电视体验

海信在2024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百吋AI电视新品,通过全新升级的ULED AI画质平台和行业首发的12大电视AI智能体,引领AI电视创新方向。新品搭载海信独有的ULED AI画质平台,基于星海大模型赋能的信芯AI画质芯片和庞大影像数据库,实现环境、内容、视角等多维度的AI画质计算,提升图像超解像能力和环境光控精细度,将普通2K画面升级至更清晰的4K。此外,海信依托自研星海AI大模型,打造了影视专家、游戏助理等12大AI智能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旅游攻略、健身计划等,实现类人化思考和服务能力,极大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

TeleAI成功训练万亿参数大模型,引领国产AI新时代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成功在全国产化的万卡集群上完成了国内首个万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并推出了千亿参数的开源模型TeleChat2-115B。该模型在逻辑推理、工具使用、数学计算等方面表现卓越,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模型训练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TeleAI通过开源模式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了实践平台,并在语言处理领域不断取得佳绩,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和全球AI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联想陈振宽:全栈AI战略助力中国智能化转型

联想集团副总裁陈振宽在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革命的到来,并指出混合式AI是实现AI普惠的关键。联想已构建‘全栈AI’战略布局,包括AI终端、AI基础设施和AI解决方案及服务,致力于推动智能化转型。陈振宽还介绍了联想在AI领域的多个成功案例,如AI PC在AIGC领域的应用和为北京大学打造的科学计算平台,展示了联想在AI算力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对中国智能化转型的贡献。

英特尔旗舰CPU加码AI推理,推理算力需求或达训练10倍

英特尔最新发布的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瞄准AI推理市场需求,预计推理算力需求将达到训练的5-10倍。该处理器采用分离式模块化设计,支持高内存和高速I/O,性能显著提升。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梁雅莉强调,推理算力需求下,软件优化和整体系统设计至关重要。多家服务器厂商如浪潮信息、超聚变、新华三等将推出基于该处理器的新品,推动数据中心步入新发展阶段。

百度在桂林高校推出AI开发者速成季,助力学生快速掌握智能体开发

百度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AI放‘大’招——人类高质量AI开发者速成季’活动中,详细介绍了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展示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在多个行业领域的赋能效果。活动还介绍了文小言App的强大功能和智能体开发流程,帮助学生快速成为高质量AI开发者。此外,活动还宣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应用挑战赛的获奖名单,并感谢百度在人工智能产业进步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百度计划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社会再培养500万大模型人才。

三星Galaxy AI功能或将收费,预计明年底实施

三星重申其Galaxy AI系列的部分功能将在明年底开始收费,尽管具体收费标准尚未公布,但公司高管表示这些功能将物有所值。此外,三星还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全球350家销售网点的拓展,并在2026年将欧洲销售网络拓展至500家。同时,三星的柔性OLED智能机面板市场份额在2024年第二季度有所增长,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分别占据前两位。

全球首款脑机接口AI耳机:用意识操控未来

Neurable与Master & Dynamic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脑机接口AI耳机MW75 Neuro,该耳机结合了脑电图(EEG)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能够精确监测用户的认知状态,如注意力、压力和疲劳。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AI分析,耳机可以建议用户何时休息,帮助调整注意力习惯。此外,MW75 Neuro在音频技术和外观设计上也有显著特点,如高质量音频体验和主动降噪功能。尽管面临信号质量和数据隐私的挑战,Neurable通过匿名化和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并计划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更直观的操作体验。

Nature研究揭示:AI大模型规模越大,错误率越高

最新研究显示,随着AI大模型规模的增大和版本的更新,其错误回答的比例显著增加,超过60%。研究对象包括OpenAI的GPT、Meta的Llama和BigScience的BLOOM等主流AI大模型。尽管这些模型在面对简单问题时表现良好,但在处理复杂或超纲问题时,它们更倾向于生成错误答案而非承认不知道。此外,用户往往难以识别这些错误,导致对AI回答的信任度下降。研究建议AI开发者应设定回答范围,避免AI在超出能力范围时给出错误答案,以提高AI大模型的可靠性。

王小川谈大模型创业:走出互联网巨头的阴影

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大模型创业公司需要走出互联网大厂的射程,关注商业化应用的落地。他认为大模型落地应寻找知识密度最大且供给不足的行业,如医疗和教育。王小川强调,大模型不应仅被视为效率工具,而应被视为具有沟通和判断能力的伙伴。他指出,百川智能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推出的AI医疗产品,旨在通过AI赋能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王小川还提到,大模型创业公司需要走出共识,避免在大厂的能力范围内竞争,才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与未来展望

在Transform·2024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专家们讨论了大语言模型(LLM)对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影响。江磊认为具身智能是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而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使得机器人交互更加自然。张直政指出,大语言模型提升了具身智能的实现可能性,降低了使用门槛。李远平则强调,尽管大语言模型令人兴奋,但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还需时间。讨论还涉及人形机器人的形态问题,江磊坚持人形是科学探索的起点,而张直政和李远平认为机器人形态应根据任务需求优化。最后,专家们对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出现巨头表示乐观,并期待未来的技术突破。

TeleAI成功训练万亿参数大模型,引领国产AI新时代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成功在全国产化的万卡集群上完成了国内首个万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推出了千亿参数的开源模型TeleChat2-115B。该模型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多种优化手段提升了效率和稳定性,并在多项权威评测中表现卓越。TeleAI的开源举措将推动国产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实践平台,同时其在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商汤科技在杭州数贸会展示创新成果,大模型技术引领未来

在杭州举办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商汤科技展示了其在混合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商汤日日新SenseNova 5.5大模型体系荣获先锋奖,展示了其在行业应用中的先锋地位。此外,商汤还推出了元萝卜国象机器人和体感动作型大空间VR解决方案,推动了混合现实与生成式AI的融合发展。商汤的大模型技术已服务超过3000家客户,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医疗、金融和编程等多个行业,为全球数字贸易提供了创新底座。

阿里通义开源模型Qwen2.5跻身全球大模型盲测前十

阿里通义千问开源模型Qwen2.5在基准测试平台Chatbot Arena的最新大模型盲测榜单中表现出色,其大语言模型Qwen2.5-72B-Instruct排名第十,成为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大模型。同时,Qwen系列视觉语言模型Qwen2-VL-72B-Instruct在Vision榜单中排名第九,是得分最高的开源大模型。此外,全球开源社区基于Qwen系列二次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7.43万,超越了Llama系列。Qwen系列在Hugging Face社区的开源模型权威榜单Open LLM Leaderboard上也包揽了前十全部座次,展现出强大的模型性能和生态影响力。

构建大模型:GPU并非唯一选择

文章探讨了构建大模型的过程中,GPU是否是唯一的选择。杨龚轶凡指出,科技公司尤其是芯片公司,难以完全改变核心架构,因为这涉及从零开始重新设计和开发,以及相应的软件栈的重新构建。这意味着无论是芯片还是软件栈,后续迭代都是基于前一代产品的实验结果和真实场景。因此,GPU虽然重要,但并非构建大模型的唯一生命线。

芯片行业多元化发展:GPU之外的新机遇

本周大模型行业动态包括OpenAI计划转型为营利性公司、詹姆斯·卡梅隆加入Stability AI董事会、Google DeepMind发布更新模型、OpenAI启动学院等。技术前瞻方面,Meta推出个性化图像生成模型Imagine Yourself,清华团队推出多模态科学推理能力评估基准VisScience。政策法规方面,好莱坞支持加州人工智能安全法案,美国劳工部发布人工智能和包容性招聘框架。专家观点中,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指出芯片行业不应仅关注GPU,未来将出现更多专门化芯片。此外,AI在医学、考古学等领域展现出新的应用前景。

中科睿途与北京超算合作推动AI大模型应用

在第二十届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CCF HPC China 2024)上,中科睿途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和行业智能体构建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公司CEO胡敏在论坛上分享了大模型时代智能计算的思考与研究,指出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中科睿途推出的RatuOS超级智能体开发平台,通过多源知识接入与分析、混合模型驱动等技术,助力行业用户构建专属智能体应用。此外,中科睿途与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与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促进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及新基建的快速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